第一次閱讀雷海宗先生的書籍。還沒有看,先摘錄一下資中筠先生的回憶。资中筠:关于雷海宗先生二三事《博览群书》2003年第7期刊登了一组回忆雷海宗先生的文章,捧读之下;对这位一代史学大师的博大精深和研究中的创见更增加了了解和景仰。同时想起与先生有关的两件事:我的专业不是历史,没有荣幸成为雷先生亲炙弟子。只是1948年下半年在清华时选修过雷先生的西洋通史,得睹先生风范。事实上,真正上课一学期都不到,因为到12月,解放军就围城,北京于1949年1月和平解放,再开学时,一切都变了样,许多课名存实亡,我甚至不记得西洋通史是如何考试的。课堂上教的内容,我已经完全忘记了,只依稀记得他讲古希腊部分比较详细,大约只讲到古代史,连中世纪都没有讲到。所以不能说我现在微薄的历史知识得自那堂课。但是对雷先生讲课的风格印象很深,后来见到王敦书先生的回忆欣然有同感:“极有条理,深入浅出,鞭辟透里,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记忆力极强,走上课堂,只拿几支粉笔……人名、地名、史实年代准确无误”(雷海宗《西洋文化史纲要》,“导读”第6页)。
![第一次閱讀雷海宗先生的書籍。還沒有看,先摘錄一下資中筠先生的回憶。资中筠:关于雷海宗先生二三事《博览群书》2003年第7期刊登了一组回忆雷海宗先生的文章,捧读之下;对这位一代史学大师的博大精深和研究中的创见更增加了了解和景仰。同时想起与先生有关的两件事:我的专业不是历史,没有荣幸成为雷先生亲炙弟子。只是1948年下半年在清华时选修过雷先生的西洋通史,得睹先生风范。事实上,真正上课一学期都不到,因为到12月,解放军就围城,北京于1949年1月和平解放,再开学时,一切都变了样,许多课名存实亡,我甚至不记得西洋通史是如何考试的。课堂上教的内容,我已经完全忘记了,只依稀记得他讲古希腊部分比较详细,大约只讲到古代史,连中世纪都没有讲到。所以不能说我现在微薄的历史知识得自那堂课。但是对雷先生讲课的风格印象很深,后来见到王敦书先生的回忆欣然有同感:“极有条理,深入浅出,鞭辟透里,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记忆力极强,走上课堂,只拿几支粉笔……人名、地名、史实年代准确无误”(雷海宗《西洋文化史纲要》,“导读”第6页)。](http://img30.360buyimg.com/shaidan/jfs/t18907/65/1618492011/111837/b635cf84/5ad02f9aN231018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