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心底不由得一阵感动。通过这本书,我对数学发展的概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介绍了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让我初步了解了数学这门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体会了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感受到了数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数学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果;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数学科学及数学教育,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但表现出矛盾运动的特点,而且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一般人类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了解到,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是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这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此恩格斯指出:“数学在一门科学中的应用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正在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跟读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困难和战盛危机的斗争记录。无理量的发现、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这些例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而这种真实的过程是在教科书里以定理到定理的形式被包装起来的。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则可以使人们探索与奋斗中汲取教益,获得鼓舞和增强信心。天才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这些凡夫俗子的确很难理解他们。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累积性很强的科学。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不近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先的理论。例如,数的理论演进就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性;在几何学中,非欧几何可以看成是欧氏几何的拓广;溯源于初等代数的抽象代数并没有使前者被淘汰;同样现代分析中诸如涵数、导数、积分等概念的推广均包含乐古典定义作为特例。可以说,在数学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彻底推翻前人建筑的情况。而中国传统数学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体系与发展途径。它持续不断,长期发达,成就辉煌,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数学”色彩,对于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数千年的中国数学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大批有价值的史料。人们为什么长久以来称数学为“科学的女皇”呢?也许是女皇让人无法亲近的神秘感和让人们向往和陶醉的面容,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数学吧!
我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老师的睿智、博学多才、乐学善思、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动着我。它首先不只是一部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书,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人性至上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呈现” 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我在教学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这本书与以往枯燥的教学理念不同,它是以案例和感悟为主,从中我们能够感受一些东西。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1.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而从字里行间更能看出华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从而他也换回了同学对他的爱和信任。 2.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并积极实践。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1)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2)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为了一个简单的导入,苦思几个星期,最终找到小猴滑滑梯这一情景。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3)采取好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就能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习进步了,可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这样,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3. 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