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把一些东西与另一些东西联系起来,或者把一些东西与另一些东西分开,出其不意地迫使我们起而顿悟。《王制》就是一次形式分析,它之针对美、善和正义,是就这些东西对我们理解正义有所贡献而言的。分析的程序是双重的:把正义与其他东西并置,又把正义与其他东西分开。它既分隔又结合,然而分隔和结合使得任何论辩都不能平滑地前进,因为,正是论辩中出乎意料的断裂和出乎意料的接合,构成了形式分析的行进路线。伯纳德特(Seth Benardete,1932-2002),美国著名的古典学家和哲学家。1950年代于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伯纳德特与布鲁姆(Allan Bloom)、罗森(Stanley Rosen)等师从施特劳斯。自1965年起,伯纳德特任教于纽约大学,在教书和研究的40年中,他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古希腊哲学和文学的研究与翻译上。 伯纳德特的代表作有《苏格拉底的再次起航》、《情节中的论辩》、《生活的悲剧与戏剧》、《道德与哲学的修辞术》、《美的存在》等。 伯纳德特的重要性,在他身后才格外彰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思想史上的意义也将长久不可磨灭。
在尼采的所有著作中,《尼采注疏集:道德的谱系》(1887年)可能是最难懂也最具独创性的。 《尼采注疏集:道德的谱系》的主旨并不在于探问道德的未来,而是探问道德的过去,道德的来源与历史,即那依然笼罩在黑暗之中,或者至少是向黑暗深处延伸的来源与历史。《尼采注疏集:道德的谱系》为道德制定了一个家谱,而其副标题“一篇论战檄文”则暗示着,尼采将在这里探讨一些颇具挑衅性的东西,读者很快就会知道,被我们今天视作高贵正派的那些价值却有着粗俗鄙陋的起源,而善与恶则有着非常可疑的祖先。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其经典著作有《道德的谱系》、《善恶的彼岸》、《不合时宜的沉思》、《重估一切价值》、《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朝霞》、《肃剧诞生于音乐精神》等。 梁锡江,译者,1978年生,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教授,著有《神秘与虚无——布洛赫小说<维吉尔之死>的价值现象学阐释》,编著(合编)《朗氏德汉双解词典》,翻译出版《道德的谱系》、《缓慢的归乡》、《骂观众》、《拿破仑传》、《魔女莉莉侦破木乃伊之谜》、《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等多部作品。曾获奖项有“戈宝权全国翻译文学奖”、“冯至全国德语文学研究奖”、“海富通学术专著奖”等。